贵州省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征收诉讼费试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0 19:33:49   浏览:989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州省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征收诉讼费试行办法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贵州省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征收诉讼费试行办法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1982年2月17日贵州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民事诉讼收费办法(试行)》后即停止执行)


第一条 为了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促进诉讼当事人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经济政策、法律、法令,保护社会主义经济组织的合法财产和合法权益,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改善经营管理,促进安定团结,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省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之间、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之间以及这些单位相互间的经济合同纠纷和其他非合同经济纠纷案件(指环保、商标、专利等);个体经营户与法人之间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均按本办法征收诉讼费。
第三条 诉讼费包括下列两项:
一、案件受理费;
二、诉讼活动中应由当事人支付的证人的误工补贴和差旅费、鉴定费、勘验费和诉讼资料付本制作费。
第四条 收费标准:
一、案件受理费按诉讼标的(指货物、劳务、工程项目等)金额或价额计征:标的金额或价额在四千元以下的,收二十元;超过四千元的按百分之一计征。起诉时争议总额暂不明者,由受诉法院暂定受理费征收额,待结案核定后,多退少补。
二、诉讼活动中应当由当事人支付的费用,按实际支出金额征收。
三、上诉案件的受理费,比照第一审收费标准减半征收。
四、涉外经济纠纷案件,按国家有关规定征收诉讼费。
第五条 原告起诉,应当按诉讼标的价值总额予交案件受理费,案件审理终结后,案件受理费和诉讼活动中应由当事人支出的费用,均由败诉方负担;部分胜诉、部分败诉,根据责任大小,按比例分担;共同诉讼人败诉,应根据他们对诉讼标的利害关系,责任大小,决定适当比例,分
别负担;由法院调解成立的,由双方协商负担;由于不正当的诉讼行为所支付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案件撤诉的,由原告负担。
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征收诉讼费。
一、人民检察院和社会救济事业单位起诉的经济纠纷案件,起诉一方不交诉讼费。
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征收诉讼费。
第七条 人民法院征收诉讼费应出具正式收据,加盖收款专用公章,所收案件受理费单独在银行开户储存,不得与罚款、赃款混同。
第八条 本办法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施行。
国家如有统一规定,按国家规定执行。



1982年2月1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招标代理机构年度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办公厅


关于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招标代理机构年度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经贸厅投资[2003]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有关中央企业:

  根据国家经贸委《工商领域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39号)和《关于加强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经贸投资〔2000〕647号)要求,现将2002年招标代理机构年度审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国家经贸委将于2003年3月20日至4月10日,对第一、二、三批取得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招标代理资格的机构进行资格年度审查。2003年2月20日至2003年3月20日受理各地经贸委和中央企业的年审材料,过期上报材料将暂缓年审。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以及中央企业,要对所属各招标机构的年审材料进行初审,出具初审意见后,按期报送国家经贸委(投资与规划司),中央企业可直接报送。

  三、年审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证书副本原件及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2002年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招标工作总结。包括成绩,工作经验,有无重大变化(如法人代表更换、转制等),有无违规行为,何原因受到何部门或地方何种奖励或处分等。

  (三)从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已完成招标并发出中标通知书的国内招标项目(国债项目和非国债项目)表、国际招标项目(国债项目和非国债项目)表及招标情况汇总表(见附件一)。

  (四)与招标业绩一览表各项对应的招标委托(协议)书、中标通知书(单独装订)。

  (五)国债技改项目招标及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评标委员会名单。

  (六)招标机构年审材料目录(见附件二)装订在所报材料的首页。

  四、年审材料报送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国家经贸委投资与规划司政策与外资处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193064、63193601

  传真:(010)63193051

  附件:一、招标情况汇总表(表一)

       国内招标项目表(表二)

       国际招标项目表(表三)

     二、招标机构年审材料目录

国家经贸委办公厅

二〇〇三年二月十八日

 

附件(略)

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办法

铁道部


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12月25日,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加强铁路节约能源管理,促进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铁路节能工作适应生产发展需要,根据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国家计委《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铁道部《铁路节约能源管理暂行细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测是指由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授权,经计量认证合格和监测职能审定批准的节能监测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的法规、铁道部规定能源标准,对铁路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测、评价以及对浪费能源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等带有执法性质的节能管理活动。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3条 根据铁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特点,铁路节能监测工作按照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的安排和部署,由铁道部节能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管理。铁路局及铁道部各总公司节能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节能监测工作。
第4条 铁路设运输、工程、工业节能监测中心。铁路运输节能监测中心负责对各铁路局及其所属企业的节能监测工作;铁路工程节能监测中心负责工程、建筑总公司所属企业的节能监测工作;铁路工业节能监测中心负责工业、物资、通号总公司所属企业的节能监测工作。铁路其他企业、事业、团体、院校需进行监测时,可委托就近的铁路节能监测中心进行。
第5条 铁路节能监测中心的主要职责:
1、对铁路局、总公司节能监测中心(站)进行技术和业务指导。
2、收集、整理行业节能监测资料,组织开展节能监测技术研究、情报交流、技术培训和咨询工作,承担行业内所属单位节能监测纠纷的技术仲裁工作。
3、组织铁路各企业节能监测中心(站)监测人员的技术业务考核工作。
4、定期汇总行业节能监测情况、建议,并向铁道部节能主管部门和国家节能监测归口管理部门报告。
5、根据铁道部节能主管部门的部署,制定节能监测年度计划和中期规划,参与制定有关监测办法、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6、按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和铁道部安排的监测计划组织开展并具体参与节能监测工作,提出对监测不合格单位的处理意见报部审定。
7、承担国家和部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其它节能监测工作。
8、受节能主管部门委托,参与对基建、技改工程项目的能耗审查和节能技改项目的节能技术论证和评价。
第6条 部属企业节能监测中心(站)的主要职责:
1、协助上级节能主管部门编制本部门监测规划、计划,参与拟定有关办法、技术规范、标准等。
2、组织所属单位的节能监测工作,对不合格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节能主管部门审定。对所属节能监测站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
3、承担所属节能监测站监测人员技术、业务考核。
4、承担所属单位节能监测技术纠纷的仲裁。
5、开展节能监测技术研究、情报交流、技术培训,收集整理、储存所属单位节能监测的数据、资料,定期向节能主管部门和行业节能监测中心汇总报告工作情况及建议。


6、承担行业节能监测中心和同级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任务。

第三章 监测内容及程序
第7条 节能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检测、评价合理用热情况;
2、检测、评价合理用电情况;
3、检测、评价合理用油情况;
4、检测、评价合理用水情况;
5、协助有关部门对供能质量进行监督检测;
6、对在铁路部门使用社会上销售的节能产品的耗能指标进行检测和抽查、验证;
7、协同产品质检部门对用能产品的能耗及产品能耗有关的工艺、设备、网络等技术性能的检测、评价。
第8条 节能监测机构对被监测单位进行监测时,要严格执行节能监测技术规程和有关技术标准。
第9条 铁路用能单位应认真接受铁道部节能主管部门安排的节能监测。节能监测分综合监测和单项监测。重点耗能企业应按计划定期进行综合监测,一般企、事业和其他需要进行监测的用能单位,可不定期地进行单项节能监测。定期监测中心(站)也可以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情况随时进行监测。
第10条 被监测单位应向节能监测中心(站)提供与监测有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根据监测中心(站)的具体要求做好准备,提供监测必要的条件。
第11条 监测工作完成后,监测机构一般应在两周内(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向被监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交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日期、监测依据(进行监测的文件编号)、被监测单位名称,监测项目及内容(包括测算数据、分析判断依据等)、评价结论和处理意见。监测负责人和监测机构负责人应在监测报告上签字。
第12条 经初次监测不合格者,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整改后进行复测,复测不合格者经同级节能主管部门核准,对其进行能耗超标罚款。再次复测不合格者,报请节能主管部门批准给予减供、限供能源,直至查封设备的处罚。拒绝监测者视为监测不合格,给予警告或能耗超标罚款处理。
能耗超标应按有关规定罚款,罚款不得列入成本和营业外支出,罚款按规定上交,做为节能改造基金。
第13条 对企业在用的属于国家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经监测不符合国家节能标准规定时,节能监测中心(站)有责任督促其订出规划,尽快更新或改造。
第14条 被监测单位对监测处理意见有异议时,在接到处理通知书后半月内向上级节能主管部门申诉,上级节能主管部门应予受理,并在一个月内做出处理结论。

第四章 节能监测机构的管理
第15条 节能监测机构须按有关认证审定办法要求,经认证审定考核合格后,由上级节能主管部门批准,发给证书,方能施行其节能监测职能。
第16条 节能监测中心(站)实行主任(站长)负责制。节能监测中心(站)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确有技术专长、热爱节能监测工作的工程技术干部。节能监测专业技术干部实行技术职务聘任制,待遇与其他部门技术干部相同。
第17条 节能监测有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和方法可视为技术成果,其优秀者可参与科研成果评比。节能监测资料和文件,凡属涉及机密者,应严格按照保密制度处理。
第18条 能监测人员应具备节能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有关能源的方针、政策,通晓节能监测的技术标准、规程,熟悉节能监测方法,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用能特点。节能监测专业人员须经铁路行业节能监测中心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聘任,并授予《节能监测员》证书。日常凭《节能监测员》证书从事节能监测工作。
第19条 节能监测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秉公办事。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20条 节能监测机构从事监测时,按收费标准收取监测仪器设备折旧费、材料费和劳务费。
对铁路内部进行监测的收费标准须由铁路节能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协调批准后实行;对路外的监测收费按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
节能监测收费标准及核算办法另行公布。

第五章 附 则
第21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节能办公室负责解释。部属企业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22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