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5:03:45   浏览:85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51号)



《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6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2013年1月18日





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提高进口棉花质量,维护正常贸易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以下简称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进口棉花的检验监督管理。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口棉花的检验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进口棉花的检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进口棉花的境外供货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供货企业)实施质量信用管理,对境外供货企业可以实施登记管理。

第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进口棉花实施到货检验。



第二章 境外供货企业登记管理

第六条 为了便利通关,境外供货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登记。

第七条 申请登记的境外供货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合法经营资质;

(二)具有固定经营场所;

(三)具有稳定供货来源,并有相应质量控制体系;

(四)熟悉中国进口棉花检验相关规定。

第八条 申请人申请登记时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进口棉花境外供货企业登记申请表(以下简称登记申请表);

(二)合法商业经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组织机构图及经营场所平面图;

(四)质量控制体系的相关材料;

(五)质量承诺书。

以上材料应当提供中文或者中外文对照文本。

第九条 境外供货企业可以委托代理人申请登记。代理人申请登记时,应当提交境外供货企业的委托书。

第十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二)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应当受理;

(三)申请人自被告知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未补正申请材料,视为撤销申请;申请人提供的补正材料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 受理当事人提交的申请后,国家质检总局应当组成评审组,开展书面评审,必要时开展现场评审。上述评审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

第十二条 经审核合格的,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对境外供货企业予以登记,颁发《进口棉花境外供货企业登记证书》(以下简称登记证书)并对外公布。

第十三条 经审核不合格的,国家质检总局对境外供货企业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境外供货企业。

第十四条 登记证书有效期为3年。

第十五条 不予登记的境外供货企业自不予登记之日起2个月后方可向国家质检总局重新申请登记。

第十六条 已登记境外供货企业的名称、经营场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变更登记,提交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登记申请表及变更事项的证明材料,国家质检总局应当自收到变更登记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变更登记的决定。

第十七条 需要延续有效期的,已登记境外供货企业应当在登记证书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复查换证,复查换证时提交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材料,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在登记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换证的决定。

到期未申请复查换证的,国家质检总局予以注销。



第三章 质量信用管理

第十八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境外供货企业实行质量信用管理。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进口棉花的实际到货质量和境外供货企业的履约情况,对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进行评估,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第十九条 按照质量信用,境外供货企业分为A、B、C三个层级:

(一)A级:境外供货企业自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登记后即列为A级;

(二)B级:A级境外供货企业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降为B级;

(三)C级:未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登记的境外供货企业默认为C级;B级境外供货企业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降为C级。

第二十条 登记境外供货企业进口的同合同、同发票、同规格的棉花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该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进行评估并作相应调整:

(一)等级降级幅度在2级及以上的棉包数量超过总包数20%的;

(二)长度降级幅度在1/16英寸(约1.58毫米)及以上的棉包数量超过总包数20%的;

(三)马克隆值不合格的棉包数量超过总包数60%的;

(四)到货重量短少率超过3%,未及时赔偿的;

(五)货物中发生严重油污、水渍、霉变、板结的棉包数量超过总包数的5%的;

(六)货物包装发生影响运输、搬运、装卸的严重破损,破损棉包数量超过总包数20%的;

(七)混有异性纤维、棉短绒、废棉和危害性杂物,经核查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的。

第二十一条 进口棉花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将有关检验结果告知收货人,收货人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境外供货企业。未经检验检疫机构允许,收货人不得销售、使用该批进口棉花。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将进口棉花的检验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上报直属检验检疫局。

第二十二条 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检验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初步评估确定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层级,并将评估结果及理由书面告知境外供货企业。

第二十三条 境外供货企业对初步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书面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评估结果的直属检验检疫局提出书面申辩,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复核,原评估结果有误的,予以更正。

无异议或者期限届满未申辩的,直属检验检疫局确定最终评估结果,书面告知境外供货企业,同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第二十四条 国家质检总局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境外供货企业质量信用层级,并通知检验检疫机构及相关单位。

第二十五条 实施质量信用评估过程中发生复验、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应当暂停评估。待复验、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结束后,继续组织评估。

第二十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获得登记的境外供货企业质量信用层级按下列方式进行动态调整:

(一)A级境外供货企业进口的棉花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的,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层级由A级降为B级;

(二)自直属检验检疫局书面通知境外供货企业质量信用层级之日起5个月内,从B级境外供货企业进口的棉花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的,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层级由B级降为C级;如未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的,质量信用层级由B级升为A级;

(三)自直属检验检疫局书面通知境外供货企业质量信用层级之日起5个月内,从C级境外供货企业进口的棉花未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的,境外供货企业(不含未在国家质检总局登记的企业)的质量信用层级由C级升为B级。



第四章 进口检验

第二十七条 进口棉花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向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除提供规定的报检单证外,已登记境外供货企业应当提供《进口棉花境外供货企业登记证书》(复印件)。

第二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境外供货企业的质量信用层级,按照下列方式对进口棉花实施检验:

(一)对A级境外供货企业的棉花,应当在收货人报检时申报的目的地检验,由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实施抽样检验;

(二)对B级境外供货企业的棉花,应当在收货人报检时申报的目的地检验,由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两倍抽样量的加严检验;

(三)对C级境外供货企业的棉花,检验检疫机构在入境口岸实施两倍抽样量的加严检验。

第二十九条 实施进口棉花现场检验工作的场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适合棉花存储的现场检验场地;

(二)配备开箱、开包、称重、取样等所需的设备和辅助人员;

(三)其他检验工作所需的通用现场设施。

第三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棉花实施现场查验。查验时应当核对进口棉花批次、规格、标记等,确认货证相符;查验包装是否符合合同等相关要求,有无包装破损;查验货物是否存在残损、异性纤维、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等情况。对集装箱装载的,检查集装箱铅封是否完好。

第三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规定对进口棉花实施数重量检验、品质检验和残损鉴定,并出具证书。

第三十二条 进口棉花的收货人或者发货人对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按照《进出口商品复验办法》的规定申请复验。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境外供货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应当持续有效。

国家质检总局可以依法对境外供货企业实施现场核查。

第三十四条 收货人应当建立进口棉花销售、使用记录以及索赔记录,检验检疫机构可以对其记录进行检查,发现未建立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的,书面通知收货人限期整改。

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质量信用评估和检验监管工作档案。国家质检总局对质量信用评估和检验监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已登记境外供货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质检总局撤销其登记。境外供货企业自撤销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向国家质检总局重新申请登记。

(一) 提供虚假材料获取登记证书的;

(二)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现场检查中被发现其质量控制体系无法保证棉花质量的;

(三)C级已登记境外供货企业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所列情形的;

(四)不接受监督管理的。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收货人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有违法所得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书面通知限期整改仍未建立进口棉花销售或者使用记录以及索赔记录的;

(二)不如实提供进口棉花的真实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不接受监督管理的。

第三十八条 有其他违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行为的,检验检疫机构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故意刁难当事人,徇私舞弊,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或者玩忽职守,延误出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进口棉花的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棉花供货企业的登记管理和质量信用评估管理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 从境外进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口棉花,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宜昌市委办公室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中共宜昌市委办公室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共宜昌市委办公室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宜办发〔2005〕12号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军分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市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建设暂行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宜昌市委办公室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4月6日
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是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式,是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公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有力手段。为进一步加强市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规范管理和评选表彰工作,提高评选表彰工作质量,促进创建活动健康发展,使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央文明委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是市委、市政府授予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活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能够在全市发挥示范作用的城市、村镇和单位的荣誉称号。
第三条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与评选表彰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主要任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重在建设、注重实效、多办实事,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促进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第二章评选标准


第四条文明城市评选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长抓不懈。精神文明建设机构队伍稳定、制度健全、经费落实。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社区建设全面推进。
(二)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广泛深入,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形成制度。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坚持开展经常性的、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为群众解疑释惑、化解矛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央、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广泛深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和热情参与,文明城区、文明县城、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行业)、文明家庭、军民共建、联片共建等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开展,持续推进。基层创建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吸引力强。
(四)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党政领导干部和各级党政机关清正廉洁,务实高效,依法行政,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建立公开办事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窗口行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信经营,文明服务,自觉抵制和纠正各种行业不正之风。市民文明素质普遍提高,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反对迷信邪教,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社会风尚。
(五)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教文卫体事业投入逐年增加。义务教育高于国家规定水平,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项教育成效显著。科普工作依法扎实开展,科普阵地特色鲜明。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建立了疫情防治和应急机制。居民健康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计划生育主要考核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精神文化产品生产成绩显著,文化市场管理有序、繁荣健康。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得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设施配套,并对群众开放。社会用语、用字规范文明。社会公益事业得到积极有效扶持。社会福利设施完备。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六)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社会稳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群众有安全感。有效遏制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坚决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措施得力,制度健全。黑恶势力和“黄赌毒”得到遏制。城市管理法规、制度较健全,政府部门和执法单位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城市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七)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城市规划体系完备,城市环境清洁有序,绿化美化成效显著,主要道路交通顺畅,无障碍设施建设达标。城市环保措施落实,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效果显著,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明显,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齐备,运行稳定,服务网点设置合理。节水工作达标。城市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八)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综合指标增长较快,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效果显著。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扶贫帮困措施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落实到位,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建设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评选标准由市文明委拟定和下发,并进行表彰。
第五条文明村镇评选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乡镇党委、政府,村支部、村委会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村镇组织机构健全,管理有效。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坚持长抓不懈。领导干部坚强团结,廉洁奉公,民主管理,开拓创新,干群关系融洽,在群众中威信高。
(二)思想教育成效显著。对广大农民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字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村规民约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显著;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遏制封建迷信、大操大办、赌博打牌等不良风气。积极推行殡葬改革,无歧视、虐待妇女、儿童与老人现象。
(三)村镇面貌整洁优美。按照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村镇规划布局合理,合法用地。村镇公共设施较为完善。院落干净整洁,道路平坦畅通,绿化覆盖率高,爱国卫生工作达到市级标准。市场管理规范,整洁有序。大力推行改水、改厕、改路、改厨、建沼气池的“四改一建”生态家园建设,搞好净化、美化、绿化,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村镇治安组织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依法治理成效显著,干群法治观念强,领导干部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无重大刑事和重大治安案件,无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现象。服务娱乐和电子经营场所管理规范,依法经营,有力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群众满意率达80%以上。
(五)科教文卫稳步发展。有比较完善的科技、教育、文化阵地和相应设施。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讲座、科技服务和“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九年义务教育和青壮年扫盲工作达到市规定要求;乡镇图书馆(室)、广电台(站)等文化阵地健全,作用发挥好,家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倡导并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的作用;初级医疗保健成效显著,医疗设备较为齐全,村设医务室,人口与计划生育主要考核指标达标;有线广播进村入户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六)基层民主健全有效。扩大基层民主,推行基层群众自治。乡镇人大代表依法直接选举产生,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委会依法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融洽;实行村务公开,民主决策,积极推行村民议事会和村民恳谈会;保障农民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七)创建活动深入扎实。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有领导、有规划、有措施、有明确目标及考核办法。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单位、城乡共建、联片共建等活动,成效显著;党政机关转变作风,服务有效;窗口行业恪守职业道德,诚信经营,监督管理规范,文明创建活动覆盖率达90%以上。
(八)村镇经济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工农商协调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为农民增收服务,村镇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尊重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人均收入和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第六条文明单位评选标准:
(一)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单位党组织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勤政廉政,以身作则,在创建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单位内部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全体员工普遍参与创建活动。认真开展城乡共建、“百家千户扶智扶路”等活动,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努力为当地文明创建工作作出贡献。
(二)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人人皆知,人人皆行。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坚决防止不守信用行为。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学习风气浓厚,事业发展先进。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落实卫生防疫制度。深入扎实地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100%。坚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四)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单位内部治安状况良好,工作纪律严明,安全生产落实。领导干部无违法违纪案件,全体员工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单位无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邪教活动。
(五)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清洁整齐,无脏、乱、差现象,搞好绿化、美化,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工业企业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明显,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六)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生产经营单位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诚信经营,科学管理,质量第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市同行业前列。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办事公道、依法行政、执政为民,重大决策民主公开,群众满意率高。服务性单位工作规范,周到细致,优质高效,业务工作处于全市同行业领先水平。

第三章申报和评选


第七条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由市委、市政府分别授予“宜昌市文明城市(城区、县城)”、“宜昌市文明村镇”、“宜昌市文明单位(系统)”荣誉称号。每届期满后,获得荣誉称号的城市(城区、县城)、村镇、单位(系统)须重新参加申报、评选。
第八条凡是符合宜昌市文明城市(城区、县城)标准的县、市、区均有资格申报宜昌市文明城市(城区、县城)。
凡是符合宜昌市文明村镇标准的乡、民族乡、镇和建制村均有资格申报宜昌市文明村镇。
凡是符合宜昌市文明单位标准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及其基层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均有资格申报宜昌市文明单位。其中,市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机关申报市级文明单位,必须同时获得同年度市级“文明机关”称号。
凡是符合宜昌市文明单位评选标准,创建文明行业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所属基层单位80%以上为上一届县市区文明单位的行业,均可申报宜昌市文明系统。
第九条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选按照自愿申报、逐级推荐、提前公示、择优评选的程序进行。
(一)自愿申报。具备申报资格的城市(城区、县城)、中省在宜单位和市直系统可自愿向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提出申请。具备申报资格的乡镇、村和单位可自愿向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提出申请。
(二)逐级推荐。各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按照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标准和申报资格对申报城市(城区、县城)、村镇、单位(系统)进行审核,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按当年下达的分配名额向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提交推荐报告。最后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统一审核后,确定拟推荐名单。
(三)提前公示。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须将拟推荐名单在市主要媒体上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四)择优评选。市文明办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的推荐报告进行审核,组织专班进行考核验收,并以适当方式征询有关方面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审核后,提出宜昌市文明城市(城区、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系统)命名表彰建议名单,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审议,最后结合公示情况,提交市委、市政府审定。

第四章表彰及奖励


第十条经公示合格的建议名单,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同意后,正式进行表彰,由市委、市政府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颁发奖牌、证书并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一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文明单位的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获得宜昌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工和贡献突出的人员以相应的物质奖励:
(一)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的,可以凭市委、市政府的命名文件,一次性发给单位干部、职工人均一个月标准工资(有岗位津贴的、包括岗位津贴)的奖金。所需资金从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发放的奖金,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免缴工资调节税;没有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免缴奖金税。
(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的,可以根据本单位行政事业包干经费结余情况,凭市委、市政府的命名文件,一次性发给本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含合同制工人)人均一个月基本工资的奖金。
(三)被评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的,一次性发给本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含合同制工人)每人一个月全额工资的奖金。连续两届被评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的,凭市委、市政府的命名文件,可另外一次性发给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人一个月标准工资的奖金,奖金来源同上。
(四)同一年度内重复获得不同层次的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时,按最高荣誉称号奖励标准执行,不得重复发奖。
(五)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取消,其相应的奖励待遇随之取消。
第十二条根据中央文明委、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凡获得宜昌市文明城市(城区、县城)、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的县市区、乡镇和村,可从实际出发制定奖励办法,对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十三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成效,作为考核单位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提拔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条件。

第五章监督与管理


第十四条对创建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日常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由所在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负责。各地文明办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十五条推荐和评选工作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撤销荣誉称号。
第十六条对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在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各县市区文明办每年要对获得全国、省、市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进行一次复查,并向宜昌市文明办提出复查报告。对于工作停滞不前、出现突出问题的,应给予必要的批评警告,限期整改;对于工作严重滑坡、出现重大问题的,要查明情况,提出撤销荣誉称号的建议,报宜昌市文明办。对工作失职、知情不报的县(市区)文明办,除进行批评外,还应相应地减少其下一届推荐市级及市级以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名额。市文明办要定期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城市(城区、县城)、村镇、单位(系统)进行抽查,确保创建质量。
第十七条被撤销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不得参加下一届评选。经过认真整改,符合条件的,可参加以后的评选。
第十八条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如变更名称、变动隶属关系,应及时向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备案;重划、重组、撤销、分立、合并的,宜昌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自行终止。以上情况均应及时报宜昌市文明办备案。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宜昌市文明办负责解释、制定考评细则和组织实施;各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和执行涉外民商事案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和执行涉外民商事案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2001年4月1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为了依法及时、公正地处理好涉外民商事案件,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招商引资等重大经济活动,适应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现就审理和执行涉外民商事案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涉外民商事案件审查程序,切实保护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各级人民法院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及其批准的高级人民法院有关案件管辖的规定,对诉至法院的涉外民商事案件认真进行审查。对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符合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并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立案,不得拖延、推诿;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的要及时告知当事人采取其他救济方式,不得违法滥用管辖权或无故放弃管辖权。对涉外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当事人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律规定,拟裁定涉外合同仲裁协议无效的,应先逐级呈报最高人民法院,待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同意后才可以确认仲裁协议无效。涉外民商事案件法律文书的送达手续必须合法;如用公告方式送达,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办理,并应当在《人民法院报》或省级以上对外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和在受案法院公告栏内同时刊登。
二、严格依照冲突规范适用处理案件的民商事法律,切实做到依法公开、公正、及时、平等地保护国内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和依法独立审判原则,保证案件处理的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涉外民商事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审理,允许新闻媒体自负其责地进行报道。审理案件必须做到认定事实客观、全面,适用法律准确、适当,实体处理公正、合法,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三类合同必须适用中国法律外,均应依照有关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准确选用准据法;对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除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外,应予优先适用,同时可以参照国际惯例。制作涉外法律文书应文字通畅,逻辑严密,格式规范,说理透彻。
三、严格遵守涉外民商事案件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规定,切实维护国家司法权威。各级人民法院在强化执行工作过程中,应从维护国家司法形象和法制尊严的高度认识涉外执行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涉外案件的执行,要注意执行方法,提高执行效率,注重执行效果。对涉外仲裁裁决和国外仲裁裁决的审查与执行,要严格依照有关国际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有关涉外执行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法)经发〔1987〕5号通知、法发〔1995〕18号通知、法释〔1998〕28号规定及法〔1998〕40号通知办理。各级人民法院凡拟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和有关国际公约规定,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或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机构的裁决的,均应按规定逐级呈报最高人民法院审查,在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前,不得制发裁定。
四、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国际经贸规范的学习,不断提高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水平。对在适用法律上有重大争议的,应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经济纠纷大案要案报告制度的通知》(法经函〔1989〕第4号)执行。审判人员要严格遵守审判纪律,不得私自接待国外当事人或其他有关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不得单独接触一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人;对于涉外案件外国当事人所在国家外交机构代表的正式询问,应由受案法院负责接待,有关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法院。